天气网讯,又是一轮全国范围性的寒潮天气要来了,大家做好准备了吗?据最新气象预报显示,预计明天开始,新一轮寒潮天气开始影响我国,这波寒潮将会带来剧烈降温,预计局地的气温下降将超过16度。不过,天气一下子变冷了,大家也疑惑了,之前不是还在说受厄尔尼诺事件影响,今年我国偏暖冬概率大,现在寒潮一来,是不是说明暖冬就结束了呢?下面一起来分析分析。
寒潮来袭多地断崖式降温
下雪降温
本周将是暖冷大逆转!大回暖之后寒潮来袭,东北、华北到黄淮等地会被“速冻”,多地最高气温将创今年下半年以来新低,前后暖冷反差十分明显。
中央气象台11月20日08时,发布天气提示,预计明天起至24日,寒潮将自西向东影响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北地区先后有4~6级偏北风,阵风7~8级,局地9级;气温普遍下降6~10℃,内蒙古、东北地区、华北西部和北部、黄淮东部等地降温12~16℃,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东部等地部分地区可超过16℃,大风降温主要影响时段为22日至24日。
受寒潮天气影响,东北地区将再次出现强降雪天气。预计21日至23日,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将有雨雪天气。辽宁、吉林中东部、黑龙江东南部等地有小雨转雨夹雪或雪;内蒙古东部、黑龙江中南部、吉林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局地大暴雪,累计降雪量将有8~20毫米,局地可达20~25毫米,新增积雪深度6~15厘米,局地可达20厘米左右;主要影响时段为21日夜间至22日。
尽管这两天中东部大回暖,不过你看新疆北部和黑龙江东北部的积雪依旧没化,积雪深度仍在25厘米以上,局地超50厘米。本周中后期,东北新一轮降雪又将登场,需警惕降雪叠加影响。
我国南方冬季多雨北方暖冬
迎接新一轮寒潮的同时,今冬天气也受到厄尔尼诺现象影响。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最新监测,自今年5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厄尔尼诺状态以来,5月至10月,关键区海温指数呈快速持续增暖趋势,已经连续五个月超过0.5℃,达到形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的标准。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表示,此次形成的厄尔尼诺事件类型为东部型(即海温暖中心位于赤道东太平洋),一般而言,东部型厄尔尼诺强度较中部型强。据统计,1981年至2020年,一共发生12次厄尔尼诺事件,其中有3次超强型事件,均为东部型厄尔尼诺,这也是1900年以来三次历史最强事件(1982/1983年、1997/1998年、2015/2016年)。
目前来看,此次厄尔尼诺事件为中等强度。国内外多家气候动力模式和统计方法的预测结果显示,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将持续到明年春季,关键区海温指数峰值出现在今年11月至明年1月。
对我国而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厄尔尼诺发展年夏季到次年夏季,降水偏多区域从江南北扩至淮河一带,其中,冬季降水异常偏多最明显。厄尔尼诺对我国当年冬季及次年夏季的影响均强于当年夏季和当年秋季,如1998年汛期,我国出现“暴力梅”,长江流域持续性特大暴雨引发流域性洪水。
在厄尔尼诺发生的冬季,淮河、长江、珠江流域等降水异常偏多,东北地区气温异常偏高,即南方冬季多雨、北方暖冬。
国家气候中心预计,今年冬季,北方和青藏高原地区可能发生低温雪灾,供暖用能需求可能高于历史同期,并出现阶段性用能峰值;南方地区可能发生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华中南部、华东南部、华南北部和西南地区东南部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和雨雪冰冻天气,对输电线路、能源运输、交通出行等可能造成较大影响,阶段性强降温导致农作物冻害的风险较高。但出现类似2008年1月上旬末至2月初的南方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可能性较小。
低温雪灾
什么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正常情况下,赤道西太平洋是大片的暖水区,其面积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两倍多,而东太平洋是一片冷水区。但在一些年份,原本堆积在西太平洋的暖海水会往东蔓延,使得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异常升高;而另一些年份,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水区范围扩大,海水变得更冷。当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出现这种异常现象,就有可能发生厄尔尼诺或拉尼娜。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文el niño的音译,原意为“圣婴”,它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偏高并造成大气环流异常的一种气候现象,是洋海的暖事件。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ña”的音译,原意为“小女孩”,也称为“反厄尔尼诺”,它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是洋海的冷事件。
相关推荐